当前医美所用产品中,假劣品、制假售假与非法从业、虚假广告等违法犯罪相互交织,走私入境问题突出,非法医美场所因使用的医美设备绝大多数为假劣品,导致医美事故频发…… 现结合国内医美行业现状背景,以广州打击情况为例,对涉制售假医美产品等违法犯罪打击工作开展战略战术分析,以期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一、国内医美行业的发展现状


  (一)国内医美市场保持增速发展


  (二)医美消费者集中,主要受经济水平与消费观念影响


  经济富裕、重视颜值以及愿意为美付费的医美消费者是目前医美市场的消费主力,主要集中在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下沉市场的拓展空间仍然巨大。但是医美消费者和机构端呈现医美渗透率低、行业人才欠缺、熟人社交、价格敏感等特征。


  (三)未来轻医美发展可观,抗衰塑形成为重点关注领域


  二、国内医美行业的普遍问题及其与假冒医美产品结合的衍生危害


  (一)国内医美行业的普遍问题


  1、专业人员缺口大。


  2、非法经营问题严重。


  3、正品消费市场被压缩。


  据iResearch统计,截至2019年,国内市场所流通的医美设备仅有约10%为正品,这里面还包括通过走私渠道所进入的“水货”产品。而市面上流通的注射类针剂,正品率仅为33.3%,也就是说每销售1支正品针剂至少有2支非法针剂在市面上流通。


  (二)假冒医美产品的危害


  比如市场流通较多的BOTOX(保妥适A型肉毒毒素),行业术语称紫毒、紫肉,正品价格在3000元-5000元,假冒肉毒素紫盖的一手价仅为60元-150元不等。巨大的利润空间使该类假冒产品轻易地渗透进医美行业中,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及行业形象形成巨大的威胁。


  1、毒性药品危险性大,产品鱼龙混杂。


  2、假药销售范围广泛,社会影响恶劣。


  3、犯罪分子唯利是图,主观恶意明显。


  犯罪嫌疑人以牟利为目的,明知自己无资质、无生产销售许可的情况下,私自生产销售列入国家药品管理的肉毒毒素;为逃避监管打击,以公司作掩护,另外在城中村租赁出租屋及小仓库作为生产、仓储窝点;在完全不符合生产条件的环境中,组织工人完成订单、贴标、装盒、打包、售后等一系列工作,甚至在某一类假冒药品缺货的情况下直接用另一类假冒药品封盖和包装进行替换;以视频方式引导消费者自行注射假冒肉毒毒素产生不良反应后,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嫌疑人生产、销售假冒医美药品主观恶意明显,为了谋取暴利,千方百计降低成本、规避查处,严重妨碍药品管理。


  三、广州制售假冒医美产品案件的发案特点


  (一)互联网电商、网红经济兴起,成为假冒伪劣医美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


  高速发展的新兴经济模式催生了大量的假冒医美产品制售商家。特别是相比于拥有统一供应商、注重平台信誉的品牌自营官网和垂直电商,综合类电商平台以及社交平台上销售的商品货源不明,买卖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且卖方的身份、资质等信息审核监管力度有限,因此售假者得以再三重复售假,使社交平台、电商平台、网红直播平台等成为假冒伪劣医美产品销售的高发领域。


  (二)大量的城中村和村级工业园为制售假医美产品提供了低成本的生产空间


  假冒医美产品制售团 伙在全国范围内分布较广,且数量众多,形成“小分散、大集中” 之势,主要集中在山东济南,江 苏盐城,江西余干、上饶、吉林四平,广东广州、湛江等地区。在广州本地,则多数集中在城中村的村级工业园中 ……  粗放混杂的环境使得制假售假犯罪窝点更容易藏匿,增强了公安机关侦查执法的难度。


  (三)广州物流产业极其发达,为制售假冒医美产品提供了便利的运输分销条件。


  假冒医美产品产业链条独立且分散,包材、半成品加工、成品转销等各环节相互联系,但相互区分,各犯罪团伙之间“默契”地采取制装、产储、经销独立分离的方式规避被打击和法律追究的风险,在共同利益下成“产、供、销”各环节紧扣的犯罪链条。而且行业内不法商人沆瀣一气,团伙内角色分工明确,成员间亲缘关系牢固,加之犯罪嫌疑人具有一定的反侦查意识,常以正规公司作掩护,把窝点设在城中村、 工业园或住宅小区内,只要收到一点风声就转移或停产,给侦查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查处难 度较大。


  四、广州公安结合本地涉医美违法犯罪发案特点的打防思路


  (一)战术角度对涉医美违法犯罪开展精准打击


  1、首建专职合成作战队,针对涉医美领域违法犯罪开展专业打击。


  2、汇聚医美行业数据,发掘行业风险。


  广州食药环侦支队情报部门主动对接广州美博会和各大电商平台,获取广州地区医美产品销售情况数据,通过大数据进行常规风险因子排查,侦测线上医美机构的异常经营活动以及客诉情况,将问题医美机构列入风险名单,综合研判行业风险。2022年初广州食药环侦部门侦办的“2·15”特大制售假冒肉毒毒素案中,行业小组民警通过分析广州美博会参展信息,结合抖音、淘宝等平台风险店铺数据,发现以吴某某为法定代表人和实际经营人的广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涉嫌制售假冒肉毒毒素等医美药品,进而经过深入研判经营,挖掘出一个跨江西、广东两省多地市的特大制售涉医美假药、医疗器械犯罪网络,他们假借生物公司(不具备生产资质)的外衣,在恶劣的卫生环境下,使用低价、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料大肆非法生产假冒“保妥适”“嗨体”等品牌肉毒毒素、玻尿酸,再利用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销往全国各地,赚取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原料价格的巨额利益,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该案共依法查处犯罪团伙7个,捣毁涉案窝点15处,抓获张某某、吴某某等犯罪嫌疑人71名,查获假冒肉毒毒素、玻尿酸等医美产品一大批,涉案金额4500余万元……


  3、及时总结类案特征,建立模型扩线追踪。


  4、上挖下追全链条打击,斩断犯罪根源。


  广州食药环侦支队按照“查源头、端窝点、打网络、破大案”的工作思路,上挖源头,下追流向,坚持对犯罪网络进行深层次梳理,抽丝剥茧、深挖扩线,力求实现整个犯罪上下游全要素、全环节、全链条打击。在“8·04”专案中,专案组民警以某制售假冒肉毒毒素生物公司为侦查“基点”,通过碰撞物流寄递、资金交易、人员通联等数据,挖出长期为其提供制假原料的化妆品生产厂和提供包材的印刷店,向下游拓展到其大量供货的二级代理商。2022年8月8日,专案组分赴广州白云、花都、番禺,以及湖南岳阳、江苏宿迁等地,对9个目标窝点、38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同时开展集中收网。经过高强度连续攻坚,犯罪团伙的主要涉案人员全部落网,涉案肉毒毒素等假药全部被起获,实现了从包材原料生产工厂到下级销售的全链条打击。


  (二)战略层面织密打击整治涉医美违法犯罪网络


  1、主动与行政部门开展情报合作。


  2、以情报为抓手,掌握涉医美违法犯罪实时态势。


  3、适时开展联合整治,挤压涉医美违法犯罪生存空间。


  4、走群众路线,营造全社会抵制涉医美违法犯罪的氛围。


  (三)工作启示


  1、积极适应案件特点,强化队伍专业能力。


  2、依托平台大数据资源,对犯罪团伙进行多维度分析研判。


  3、熟悉运用法律法规,解决新型案件认定难题。


  4、加强机制建设,形成有效合力。


  文章来源:医美时讯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