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简称巨痣,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以病变面积巨大的先天性黑色素细胞痣为特征,呈黑、褐色外观,可伴有毛发生长、皮肤粗糙增厚,甚至发生瘙痒、溃烂、恶变。


  本病严重影响美观,尤其对于皮损广泛者及位于暴露部位(如面部)者,可给患者及其家人造成沉重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此外,本病有发展为恶性黑素细胞瘤、神经皮肤黑变病等疾病的风险。


  常见症状有哪些?


  境界清楚的棕色、黑色斑片:


  本病常表现为境界清楚的棕色、棕黑色或黑色斑片,新生儿患者的皮损颜色通常较浅。皮损呈斑点状或凸起,表面可呈丘疹样、粗糙、疣状或者呈脑回状。


  躯干常受累:


  本病尽管任何部位都可能受累,但常见的部位为躯干,其次为四肢、头部,通常不止累及一个身体节段。


  表面多毛:


  本病皮损常伴发多毛、毛发粗黑。新生儿皮损处毛发通常较少甚至没有可见的毛发。


  卫星灶:


  高达78%的患者皮损周围有多发的小卫星灶,甚至可累及口腔及趾部。


  瘙痒:


  本病多数患者无症状,部分可自觉瘙痒,可能与皮损部位皮脂腺、汗腺等附属器功能受损,进而引起干燥、少汗症,从而刺激了传入神经纤维有关。


  糜烂溃疡:


  痣细胞的存在可导致正常皮肤结构受到破坏,造成皮肤脆弱,终出现糜烂甚至浅表性溃疡的产生。


  先天性巨痣的整形外科治疗


  巨痣建议早治疗,较早的采取治疗措施可以大大减少对患者的心理伤害。而且巨痣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处面积不断增大的。及早的采取治疗措施不但手术难度相对较低,而且可以减轻对患者家人的经济压力。


  目前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分次切除、切除后植皮及使用组织扩张器后切除。


  分次切除:


  首先去除一部分病变,等待愈合的疤痕和组织开始软化,修复后的切口上没有太大张力的情况下重新切除剩余的病变。皮损分2~4次切除完全,两次邻近手术时间间隔3~6个月。此方式比较适合解决小面积色素痣。


  切除后植皮:


  切除大部分或全部病变,并用植皮或皮肤替代物缝合皮肤缺损。这项技术可以快速清除异常组织,减少手术次数,但以缝合伤口为代价。植皮可能留下更明显的疤痕,并可能会延长术后恢复时间。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将一个或多个扩张器被放在皮肤下面,通过定期对扩张器注水扩张得到足够的皮肤组织。通过扩张痣附近可用的正常皮肤,部分或全部痣终可以被去除,然后用多余的皮肤来替换缺失的组织并缝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可提供与缺损区域皮肤质地、色泽、厚度接近的“额外”皮肤,具有美容效果好且供区无继发损伤等优点,多为首选手术方案。


  有时,会需要这些技术一起使用来处理。例如,一个大的病变可以先分次切除,使其变小,直到皮肤太紧而不能进一步切除为止,这时可以考虑切除后植皮或组织扩张和皮瓣缝合来完成这个过程。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