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瘢痕的物理治疗中,等离子体射频技术是一种创新的皮肤治疗方式,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广泛。


  等离子治疗的原理


  瘢痕的等离子体(plasma)离子束治疗,又称瘢痕的离子束治疗,其是利用超高频的射频生成器激活惰性气体,如氮气,将其转化为等离子状态。这种电离气体具有高能量,通过微剥脱效应、热凝固效应和深层超强热效应影响皮肤组织。


  在皮肤表面(治疗头还没有完全接触到皮肤,间距1mm),离子束的高温能够瞬间引起表皮至真皮浅层的微剥脱,形成可控的气化“微剥脱区”。这种微剥脱效应不仅去除表皮的受损组织,还为真皮层的再生和修复提供了条件。同时,离子束的热效应能够穿透至真皮深层,通过热凝固和可逆性热损伤,激活成纤维细胞,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和重排。


  等离子体射频技术在治疗过程中不依赖色基吸收,直接对组织传导热能,减少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热损伤风险。氮气在皮肤表面的电离还能清除氧分子,避免了产生火花或爆炸的危险,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适应症


  浅表性瘢痕


  轻度凹陷性瘢痕


  轻度增生性瘢痕


  萎缩性瘢痕


  禁忌症


  绝对禁忌证:


  1、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2、有精神疾患心理不正常或对治疗有过高期望值者;


  3、不愿意或不能配合术后进行防晒及接受plasma离子束治疗风险的患者。


  相对禁忌证:


  1、过去6个月内使用异维生素A酸或3个月内进行了磨削治疗的瘢痕者;


  2、有皮肤癌家族史者;


  3、治疗区域有活动性感染或病毒感染史者;


  4、有瘢痕疙瘩倾向者;


  5、妊娠与哺乳期者;


  6、有活动期白癜风、银屑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者;


  7、1周以内服用抗凝血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


  8、注射肉毒毒素、玻尿酸或胶原蛋白2周内的患者;


  9、治疗区域有金属植入者、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者。


  等离子治疗


  瘢痕的等离子体(plasma)离子束治疗也有很多操作技巧。常用于痤疮萎缩凹陷性瘢痕的治疗、外伤性瘢痕的治疗、药物渗透吸收的辅助治疗。其分为滑动治疗头和定点治疗头。其中定点治疗头又分为不带套筒的定点治疗头和带套筒的定点治疗头。


  滑动治疗头:


  剥脱效应:热效应=1:1


  治疗效果:总能量与功率、速度和治疗遍数有关。


  治疗模式:轻贴皮肤,滑动治疗。


  适用范围:适用于深度<0.5mm 的表浅瘢痕的治疗、面积较大病损等。


  建议速度:建议6cm/s(中速);如果为快速,可适当增加5~10W的治疗功率;如果是慢速,可适当降低5~10W的治疗功率。


  不带套筒的定点治疗头:


  剥脱效应强,热效应弱。


  治疗效果:总能量与功率、作用时间和治疗遍数有关。


  治疗模式:与皮肤保持1mm间距。


  适用范围:常用于凹陷性瘢痕、点状病损等。


  带套筒的定点治疗头:


  热效应强,剥脱效应弱。


  治疗效果:总能量与功率、作用时间和治疗遍数有关。


  治疗模式:需与皮肤表面紧密接触。


  适用范围:常用于凹陷性瘢痕、点状病损等。


  注意:总能量并不是越大越好,想要取得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按照要求调整参数,熟练掌握终点反应,反复练习掌握。


  调整参数顺序:功率、曝光时间(定点)或相位档级(滑动)、治疗遍数。每次调整的变量尽量控制在1个。


  治疗头使用顺序:一般如需配合应用,则先定点治疗,后滑动治疗,再进行药物导入。


  治疗疗程:4~6次为一个疗程。


  治疗间隔:4~12周(亦有说6-8周,以患者复查时瘢痕局部恢复情况为准,个性化制定治疗间隔周期)。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