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多方数据显示,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2021年医美市场达到1892亿元规模,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3529亿元。“轻医美”因其便捷性、安全性及较低成本,成为医美中重要的美容方式。然而,行业合规性问题、消费者的安全担忧仍是行业发展的挑战。报告聚焦2025年第一季度医美舆论数据,洞察行业发展趋势。
医疗美容市场概况
1、医疗美容市场预估与增速预测
医疗美容行业作为“颜值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已成为消费升级和科技融合的前沿。随着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审美观念的转变以及医疗技术的持续进步,中国医疗美容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扩张与变革。据多方预测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29亿元左右。
2、医疗美容市场细分占比
据《2024年度轻医美消费趋势白皮书》公布数据显示,在医美市场中“轻医美”发展迅速,至2022年,“轻医美”贡献整体医美市场超过一半的市场份额,规模达52%,已经超过“重医美”市场,成为医美中重要的美容方式。
3、医疗美容消费决策影响因素
医疗美容消费决策通常受到多维度因素的综合影响,通常情况下,对安全风险隐患的担忧、kol效应、监管合规要求、个人消费水平影响、医疗机构美誉度、外貌改善需求等因素对公众消费决策意愿影响较大。
4、“轻医美”较“重医美”相比优势多
根据网络公开信息,将“轻医美”与“重医美”按照创面、医疗风险、操作难度、消费模式、行业发展前景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重医美”主要为依靠手术类项目改变或改善眼、鼻等面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外观,虽无需频繁投入,但单次投入较高,且手术创面大恢复周期较长。而“轻医美”由于其操作便捷、恢复快、安全性高、单次价格低、行业增速快等优势,正在逐步成为医疗美容的主流方式。
“轻医美”舆论传播情况
1、“轻医美”舆论传播态势
2025年1月-3月期间,“轻医美”行业全网信息量达119.73万条。
1月,央视新闻报道“女子肉毒素中毒用了半年开塞露”;21世纪经济报道发文《5个月内10家医美机构疑似“跑路”,有人充值超10万元或“打水漂”》,相关事件引发网民对医疗美容机构及服务“合规性”的关注,事件相关话题登录百度、微博多平台热榜。
2月,深圳卫健委发布典型案例“29岁女子赴韩医美引发败血症”,紫牛新闻、大象新闻等媒体进行转发、报道,成为当月行业相关热门事件。
2月27日,演员杜淳的妻子@王灿兮 在微博自曝其因注射肉毒杆菌导致全身过敏。有专家指出,机构可能存在未做血清过敏筛查测试、使用走私药品等问题引发关注。
3月,受“三八节”和“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双重影响,当月行业相关信息量快速上涨。“三八节”前夕,各大医美机构联合平台推出宣传视频、利用专业医生直播边科普边销售、推出组合套餐等方式拉动医美行业消费,提升相关信息提及量;此外,3月7日,蓝鲨消费发文《解码女性消费力,撑起七大百亿赛道》总结“三八节”女性消费热潮,其中提及“中国医美市场规模屡创新高”。“3·15”消费者权益日期间,蓝鲸新闻发文《超声炮成医美投诉重灾区:效果有限风险高,适应症变动曾引发“被禁”风暴》;新京报发文《肉毒素黑产调查》,相关报道揭露医美行业“黑幕”,引发了舆论热议,当月行业相关信息量达到峰值。
2、“轻医美”舆论传播情绪
分析网民情绪占比可见,2025年1月—3月期间,针对“轻医美”相关信息,网民愤怒情绪占比9.9%,较2024年同期的28.8%下降18.9%;悲伤情绪占比1.96%,较2024年同期的8.09%下降6.13%,由此可见较2024年同期网民对“轻医美”行业接受度有所提升。
3、“轻医美”舆论传播渠道
微博和公众号是公众获取“轻医美”行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中,新浪微博信息量占比为24.11%,#未完全合规的医美产品已使用几十万支# #戚薇提醒做医美要适度# #央视揭问题肉毒素乱象# 等多个热点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公众号信息量占比为22.47%,行业资讯、行业热点项目解读、热点话题分析等内容较多。
4、“轻医美”舆论传播地域
从关注“轻医美”人群地域分布来看,北京市位列信息地域分布的第一位。此外,受“常宁市妇幼保健院美容科开科”“29岁女子赴韩医美引发败血症”事件影响,湖南、广东作为事发地区位列信息地域分布第二、三位。
5、“轻医美”热点话题
2025年1月—3月期间,据不完全统计有57个“轻医美”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网易、百度、头条等平台热榜,侧面说明相关话题引发舆论较多关注。根据话题历史最高排名统计热点话题top10,“肉毒素”使用安全相关话题受到较多关注。
6、热点事件简析:杜淳妻子自曝注射肉毒全身过敏
2025年2月27日,演员杜淳的妻子@王灿兮 在微博平台发布信息,自曝其因注射肉毒杆菌导致全身过敏,背部布满红疙瘩,奇痒难耐。她表示,此次事件源于粉丝建议注射肉毒改善斜方肌,她未做皮试,之后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专家指出,涉事医美机构可能存在未做血清过敏筛查测试、使用走私药品等问题。
2025年2月27日至3月31日,从“杜淳妻子自曝注射肉毒全身过敏”的信息走势图可见,2月27日,当事人@王灿兮 发布相关信息,自述“注射肉毒过敏”事件经过,暂未引发较多关注。3月1日,多家媒体发布报道后,事件相关话题登上网易、微博等多平台热榜,引发大量网民对医美风险和容貌焦虑的讨论,信息量飙升于当日达到峰值。随后,信息量呈下降态势,但仍有舆论对医美行业过度营销、术后风险等问题保持一定关注。
据网民观点抽样结果显示,71.38%的网民认为医美行业存在不规范操作,需引起注意;10.71%的网民认为当事人作为公众人物宣传“医美治疗”可能会造成公众“容貌焦虑”;9.41%的网民表示“当事人选择的医美机构可能存在问题,并非正规机构”;3.4%的网民认为当事人行为过度追求“医美”,忽视了自身健康;2.7%的网民称当事人作为公众人物,应谨慎宣传“医美疗效”;2.4%的网民认为医美行业存在风险,并且存在虚假宣传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需加强行业监督。
该事件因专家指出医美机构可能存在不做过敏筛查、使用走私药品等现象,且当事人公众人物的身份易形成“带动效应”,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医疗安全的焦虑。且事件发生在三八妇女节前夕,恰逢社会对女性外貌压力的讨论热度较高时期,可能引发“美丽税”等延伸讨论,加剧公众对医美行业的负面认知。
“轻医美”消费趋势洞察
1、“轻医美”项目类别整体关注情况
从项目种类来看,随着注射类医美产品的研发,市场对其的认可度大幅提升,同时,从产品功效方面来看,注射类项目更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对外貌的改变也更明显,因此,受到较高关注。
2、“轻医美”消费需求关注情况
从消费需求来看,“抗衰紧致”功能的关注度最高达45.33,成为大多数意向消费者主要需求,同时,“牙齿矫正”“面部充盈”“美白”等项目的需求度也较高,关注度均高于30。
3、“轻医美”项目关注情况
据统计,在2025年1月至3月期间,“水光针”“光子嫩肤”“超声刀”成为消费者最关注的医美项目top3,热度指数均超25,其中“水光针”项目热度最高,达到30.46。
4、“轻医美”消费的顾虑因素
随着公众对“轻医美”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轻医美”项目也逐渐被接纳,但部分人群仍对“轻医美”存在消费顾虑。其中,项目效果成为首要顾虑因素;后遗症、副作用影响较大也是部分人群的顾虑之一;同时,担忧医美资质和后续维护价格昂贵也影响着公众的选择。
5、“轻医美”信息获取偏好
随着近年来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快速崛起,深刻重塑了医美行业的宣传逻辑与消费生态,加速了市场扩张,新媒体的社交互动性、内容丰富多样及广泛传播性契合了大众获取轻医美信息需求,热度达到57.82;其次,因媒体报道具有更强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较受医美人群的关注,热度达到51.53;广告宣传、医疗美容机构宣传与专业医美APP也具有一定影响力,热度均在20以上。相比之下,熟人介绍热度低,口碑传播在轻医美信息获取中作用相对较弱。
6、“轻医美”及“医美”兴趣人群差异
据公开数据显示,不论是“医美”还是“轻医美”,30-39岁人群都是其主要“需求者”;20-29岁人群更关注“轻医美”项目;50岁以上人群对“医美”项目感兴趣程度超越“轻医美”项目。女性群体较男性群体来说,更关注“轻医美”项目。
舆论趋势分析总结
一是需求多样化,兴趣人群扩容。医美的兴趣人群主要以25-40岁的女性为主,她们对美的追求更加积极、主动,并愿意为此投入更多的时间和金钱。随着社会环境变化,对医美感兴趣的人群范围也在扩充,主要体现在更多年轻人群进入及男性群体需求的增长。数据研究发现,年轻群体的对医美的关注点正在从解决问题向提前预防延伸,在现有轻医美产品中,针剂类和光电射频类产品是吸引此类人群的主力项目。随着人们对男性做医美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不断提高,男性医美兴趣人群的关注点也从传统的皮肤管理向微整形、抗衰老治疗转移。逐渐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男性群体,他们更加重视个人形象,对祛痘、抗初老类产品具有旺盛需求。业内医生分析认为,与传统女性求美者不同,男性更注重轮廓线条的硬朗感与整体状态的年轻化,强调通过精准的注射剂量把控、多层次联合治疗,实现“无痕化”的面部年轻化效果。
二是场景日常化,消费属性转变。技术革新重构了医美的消费属性,传统医美长周期的消费决策与恢复周期,被“午休美容”“即刻社交”的轻量化服务取代。以水光针、光子嫩肤为代表的“轻医美”服务,将单次服务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恢复期也趋近于0,逐渐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同时,消费者对“美”的认知也在逐渐改变,一方面,行业设置“素颜革命”的命题,不断对“轻医美日常化”观点进行强化;另一方面,通过“重医美”塑造的“网红脸”已不再符合大众的审美感官,“气质感”“高级感”“氛围感”等名词涌现,反映美的日常化及去医疗化趋势。近期,医美题材电视剧《以美之名》热播,引发公众对审美的广泛讨论,整形医生“美不是复制粘贴,是忠于自我的棱角”引发广泛共鸣,体现了消费者对个性化审美的需求。
三是审美个性化,科学制定美丽方案。兴趣用户的审美趋势从千篇一律向自然个性转变,年轻消费者对美容的认知更加多元、理性,注重个性化与定制化服务。智能化与数字化服务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VR、AR、AI技术在轻医美行业的广泛应用,轻医美与数字化服务的深度结合,用户可以迅速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效果预估。借助AI分析个人的年龄、日常习惯、肤质等,轻医美将提供准确的护肤建议,从深层清洁到抗衰老,实现个性化美容方案定制,并降低相关风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贝泰妮、锦波生物、巨子生物等知名医美或美妆企业宣布部署AI,业内人士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千人千面”的精准定制将取代标准化服务。同时,生物技术、纳米技术、3D打印等科技在轻医美领域取得创新性突破。生物技术在轻医美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智能医美仪器和生物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则在医学光子等抗衰老医美方法中发挥作用,帮助解决皮肤松弛、皱纹、色素沉淀等问题。而3D打印技术则可能用于个性化产品的定制,如护肤品和美容工具。
四是行业合规化发展,安全与可持续是核心。随着医美行业的高速扩容,消费者对安全性的诉求与行业合规化发展已成为重要趋势。对于消费者而言,安全是决策的核心影响因素,对机构资质、医生执业资格、产品合规性等具有较高的关注度。以注射类项目为例,不合规的产品导致的过敏、栓塞、感染等风险是主要关注点,效果可持续性及不良反应追踪管理成为新兴诉求。从行业的视角出发,合规化发展不仅是政策的要求,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整体而言,服务体系不完整、技术边界模糊、过度营销包装等问题是当前合规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全球监管体系正在加速更迭。未来,技术赋能监管,在服务资质审核、诊疗过程留痕、后续效果追踪等方面逐步形成全服务链路的监督,大幅提升监管效率。
五是品牌化、连锁化经营趋势显现。品牌化、连锁化经营使医美机构的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也将进一步推动轻医美市场的合规化发展。例如,简小医明星水光品牌由聚美集团和香港演员麦家琪共同推出,通过明星效应影响消费者。美肌未来馆、百莲凯等品牌通过“社区抗衰便利店”模式发展,推动医美行业服务标准化、价格透明化、管理智能化等方面取得更大进展。
信息来源:医学美学美容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
2025年一季度 “轻医美”消费趋势洞察报告
来源:维美网(www.onlymr.com) 时间: 2025-05-09 10:19:15 编辑:ljq
文章标签:
热门日记
-
做阴毛种植术的真实效果图
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阴毛种植术也慢慢被人们接受,很多阴毛稀少的人会选择阴毛种植术来进行改善。在外企工作的郭小姐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通过阴毛种植术重新种出自然真实的阴毛。
-
有图有真相:做完乳房再造术前后的对比照片大曝光
乳房再造是一种有效的解决乳房缺损的方法,其效果是非常好的,不信您可以来看看下面曾女士乳房再造前后的对比照片就知道了。
-
有图有真相:做完副乳切除术前后的对比照片大曝光
夏天爱美者很喜欢穿吊带衫、小背心,但有些爱美者腋下难看的两团鼓起的“赘肉”让很多爱美女性尴尬不已。通过副乳切除手术能够有个好的效果,不信您可以来看看下面王女士副乳切除术前后的对比照片就知道了。
-
厚唇变薄术前后对比图
厚唇变薄术是如今很热门的一个整形项目了,手术不仅能帮助人们改变厚唇的影响,还能让人变得更漂亮。而且厚唇变薄术前会进行个性话设计,所以手术后的效果比较符合求美者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