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PDRN)作为 一种从鲑鱼精巢提取的DNA衍生物,由多核苷酸混合物构成,主要通过激活腺苷A2A受体或参与补救途径,实现抗炎、抗凋亡、抑制黑色素生成、促进胶原合成与血管新生等生物学功能。因其在皮肤修复与美容领域的独特优势,PDRN 近年来成为皮肤科研究与应用的热点。


  多聚脱氧核糖核苷酸是 DNA 的一种衍生物,其分子量处于 50~1500 kDa 之间,长度为 50~2000 bp,最具代表性的分子量是 80~200 kDa,高斯分布的峰值为 132 kDa。


  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在治疗浓度下,PDRN 能够提高原代培养物中多种细胞的生长速率,这些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前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等。同时,PDRN 还具备多种效应,如抗炎、抗骨质疏松、抗凋亡、抗黑色素形成,以及促进胶原再生、血管生成等。


  鉴于此,PDRN 不仅在骨质疏松、皮肤溃疡、肌腱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得以应用,还已涉足医疗美容领域,例如用于除皱、淡化色斑、促进伤口愈合以及预防瘢痕等。


  一、PDRN的作用机理


  PDRN的生物学效应源于其对细胞信号通路的精准调控,主要涉及以下四大机制:


  A2A受体介导的修复通路


  腺苷A2A受体的激活是核心机制。其通过增加cAMP浓度,抑制MAPK/NF-κB炎症通路,同时下调Fli1基因表达,解除对CTGF的抑制,从而促进胶原合成。实验显示,A2A受体拮抗剂可完全阻断PDRN的促修复效应,验证了该通路的必要性。


  DNA损伤修复的“补救途径”


  PDRN提供脱氧核苷酸原料,通过补救合成途径直接修复紫外线或氧化应激导致的DNA链断裂,减少CPDs积累,并恢复端粒稳定性,延缓细胞衰老。体外实验证实,UVB辐射后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修复速度提升2倍。


  抗氧化与线粒体功能调控


  PDRN通过抑制ROS过量生成,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减少细胞凋亡(Bax/Bcl-2比值降低),并激活SIRT1通路,延长细胞寿命。


  细胞外基质动态平衡


  通过抑制MMP-1和弹性蛋白酶活性,减少胶原降解;同时刺激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沉积,增强真皮层结构稳定性。


  二、PDRN在皮肤科的应用


  抗衰老与胶原再生


  PDRN通过激活腺苷A2A受体,调控Fli1/CTGF通路,显著提升Ⅰ/Ⅲ型胶原蛋白的合成速率(剂量依赖性增加30%+)。同时,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及弹性蛋白酶活性,减少胶原降解,临床数据显示皮肤弹性提升28%。在紫外线防护方面,PDRN可降低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s)水平,修复光老化引起的DNA断裂,并增强线粒体抗氧化能力,阻断ROS引发的NF-κB/MAPK炎症级联反应。


  美白与色素调控


  PDRN通过双重机制抑制黑色素生成:其一,下调MITF转录因子及TRP-1/TRP-2基因表达,减少酪氨酸酶活性(IC50达0.5mg/mL);其二,直接抑制酪氨酸酶限速步骤。临床案例显示,黄褐斑患者经治疗后黑色素合成减少50%以上。


  术后修复与瘢痕预防


  在激光术后或创伤修复中,PDRN可缩短恢复周期50%,减少红斑与结痂。其机制包括促进成纤维细胞迁移(速度提升40%)、上调VEGF表达(微血管密度增加40%)以及抑制HMGB-1介导的过度纤维化,临床研究证实瘢痕厚度减少42%。此外,糖尿病足溃疡模型显示,PDRN组愈合率较安慰剂组提升近一倍。


  抗炎与屏障修复


  PDRN通过调节IL-10/TNF-α等细胞因子平衡,降低促炎因子(如COX-2、IL-6)表达,并增强角质形成细胞迁移能力,提升丝聚蛋白合成,使经皮水分流失(TEWL)降低35%,显著改善敏感肌及玫瑰痤疮症状。


  血管生成与组织氧供优化


  激活A2A受体后,VEGF表达量显著增加,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动物实验中血流量提升40%),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氧分与营养,加速组织再生。


  三、PDRN推荐用法


  目前研究显示,PDRN的给药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外用、导入、皮内注射、皮下注射及肌肉注射等多种途径,给药频率从每日 1 次到每周 1 次不等,持续时间也有数日至数周的差异。


  针对面部损容性皮肤病,如黄褐斑、光老化和玫瑰痤疮,有专家推荐采用外用、微针导入或皮内注射的方式给药,每日 1 次,连续使用不超过 3 个月。而在创面愈合、雄激素性脱发和瘢痕修复等场景中,更适宜选择皮下或皮内注射,每周1次,同样以3个月为疗程上限。


  从作用机制来看,当皮肤屏障受损时,外用的 PDRN 能够渗透至真皮层,被细胞膜上的核酸酶降解后释放出活性成分。相比之下,将 PDRN 注射到相应的解剖层次,可能更有利于其抗炎、抗凋亡以及促进胶原和血管生成等生物学效应的发挥。不过需要强调的是,具体的使用方法必须严格遵循产品(药品、医疗器械)的分类规定来执行。


  四、PDRN的联合增效效应


  透明质酸(HA)复合制剂:PDRN与HA联用可同时实现物理填充与生物活性刺激,如在痤疮疤痕治疗中,HA提供即时支撑,PDRN促进长期胶原重塑。


  生长因子的联合应用:PDRN与EGF、FGF等生长因子协同,增强成纤维细胞迁移与增殖,加速复杂创面愈合。


  血清蛋白(如白蛋白、转铁蛋白)的联合应用:白蛋白携带的IGF-1与PDRN激活的A2A受体形成正反馈,可使胶原合成速率提升55%;转铁蛋白-Fe??复合物则增强PDRN的抗氧化酶诱导能力,使ROS清除效率提高70%。


  与物理治疗的协同:


  ① 微针射频(MRF):微针产生的微创通道促进PDRN渗透至真皮层,同时射频热能刺激胶原收缩,实现皮肤紧致与再生双重效果。


  ② 激光治疗:在激光术后联合PDRN可减少红斑和炎症反应,加速表皮屏障修复。


  五、安全性及注意事项


  PDRN 有着突出的特质:经检测,其 DNA 纯度超 95% ,且不含有具备药理活性的蛋白质或肽类成分,这使得它免疫原性低,在安全性上有先天优势。从动物模型实验数据看,当给药剂量达 8mg/kg 时,对实验动物的大脑、心脏、骨骼肌、肺、肝脏等关键器官,均未观测到毒性损伤。


  再聚焦临床研究,多项试验从不同给药方式切入,都验证了 PDRN 良好的安全性与患者耐受性。皮肤用药场景下,未出现显著毒性反应或严重不良反应,仅个别情况会有皮肤红肿、瘙痒、刺痛这类轻微不适,一般停药或者对症处理后,症状就能快速消退。


  不过,PDRN 终归是外源性物质,采用注射给药时,存在引发异物肉芽肿、特殊感染等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所以,临床注射使用该药物务必保持谨慎态度,严格依照产品说明书规范操作。同时,针对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感染性创面患者,以及对 PDRN 过敏人群,需明确禁用 。


  六、小结


  在国内,PDRN 当下主要应用形式为局部外用与微针美塑疗法。考虑到 PDRN 具备抗炎及促进组织修复的特性,后续研究可尝试挖掘其创新应用的可能性,像研发用于伤口护理的敷料产品、探索口服制剂的开发,以及打造有特定功效的护肤单品等。


  另外,PDRN 针对不同皮肤问题治疗时的给药策略,包含确定最优给药途径、频率、药物浓度,还有它与美塑疗法、光电治疗、化学剥脱术等其他疗法的协同作用机制,都有待深入探究 。


  信息来源:殊羽


  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