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下行压力下,消费市场普遍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多重因素叠加,促使众多企业近两年纷纷瞄准下沉市场,医美行业也不例外。然而,下沉市场是否真如预期般值得投入,仍需从实际效果出发进行审视。


  我们先总结一下下沉市场的优势有哪些。


  首先,下沉市场医美渗透率远低于一二线城市,但消费升级意愿强烈。2024年数据显示,四线及以下城市医美消费者占比达38.4%,反超新一线城市(20.0%),成为增速最快的区域59。轻医美项目(如光子嫩肤、玻尿酸注射)因价格亲民、恢复期短,成为下沉市场的主力需求。


  其次,相比一二线城市医美机构的“红海竞争”,下沉市场头部连锁品牌稀缺,中小机构分散化经营。部分城市甚至处于“空白市场”,为新进入者提供低成本抢占份额的机会。再加上本地化信任壁垒构建,有利于快速建立信任。


  最后,更实际的问题是下沉市场投资与运营成本更低,有数据显示,在四线城市开设中小型轻医美机构,投资较一二线城市降低50%以上。


  但实际中的下沉市场是怎样的?


  一、渗透率低一方面是受限于当地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大部分人没有接触过正规医美;另一方面则有可能是生美、黑医美抢占市场,吸收了部分潜在消费者。


  二、下沉市场“黑医美”的规模比想象中的要大很多,下沉医美市场当地的正规医美机构的消费额,和该下沉医美市场的真实消费额,有极大的差距。


  三、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影响。在网络信息愈发透明化的当下,即便是小镇消费者对“黑医美”与合规医美也有了比较清晰的认知,所以在当地合规医美机构无法满足他们的诉求时,前往周边大城市做医美项目的人越来越多,而且以年轻消费群体居多。


  四、医生资源调动面临双重挤压。对下沉市场机构而言,产品设备采购与医生薪资构是其主要支出;而对医生而言,下沉城市在医疗、教育等生活配套上的不足,则成为其长期执业的关键阻力。


  下沉市场无疑是医美行业未来三年的核心增长引擎,但低渗透率描绘的蓝海图景下暗礁丛生。消费升级意愿与轻医美需求激增的背面,是黑医美蚕食市场、消费外流至大城市的现实困境;低成本扩张的诱惑背后,隐藏着医生资源结构性短缺与生活配套不足的双重挤压。


  当虹吸效应卷走年轻客群,当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持续消耗市场信任,下沉市场的理论增量正面临严峻的变现考验。只有打通这组“成本-信任-需求”的铁三角,才能将下沉市场从纸上蓝海,转化为可持续深耕的价值沃土。


  信息来源:医美行业观察


  免责声明:文章和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