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郑州市整形美容行业协会在郑州紫荆山宾馆举办“医疗美容合规执业巡讲暨《医疗美容从业人员执业规范》团体标准宣贯会(郑州站)”。国家及地方卫生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医疗机构及产业链代表百余人齐聚,共议行业合规发展路径,标志着医美标准化建设从顶层设计迈入全国落地新阶段。


  标准落地:从“纸面规范”到“实操指南”


  ·邢路微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副会长邢路微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医美行业正处于“合规阵痛期”的关键转折点:一方面,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国家明确将医美纳入大健康产业重点支持目录,鼓励技术创新与模式变革;另一方面,超范围诊疗、虚假宣传等老病灶尚未根除,新型减重药物滥用等新风险又加速暴露,叠加专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行业高质量发展面临多重挑战。


  在此背景下,中整协推出“标准 - 基地 - 培训”三维联动方案,为行业转型提供系统化支撑。标准先行方面,已发布的《医疗美容从业人员执业规范》首次为医师、护理等四类主体设定21项行为准则,将护士光电操作等争议场景标准化;同步起草医美广告规范及多科室主诊医师培训要求,构建“1+N”全产业链标准矩阵。基地共建方面,联合11省协(学)会与三甲医院建成13个合规培训基地。培训闭环涵盖机构负责人合规培训、技术人才技能提升及监督员执法培训,推动行业良性循环。


  政企协同:监管执法与行业自律双轮驱动


  ·单志民


  当前,医美机构在执业资质、人员资格、医师挂证、药品器械管理等领域,存在无证行医、违规接诊等典型违规行为。郑州市卫生监督所单志民通过相关机构因无证执业被罚没违法所得、非医师接诊导致纠纷等典型案例,深入解析违法执业的法律风险及后果,助力机构明晰合规边界。


  《医疗美容从业人员执业规范》为卫生监督提供有力支撑。单志民表示“对监管而言,其减少了因地区、人员理解差异导致的认定分歧,统一执法尺度,提升监管效率;对机构而言,该规范明确了医师操作权限、咨询师职责边界等核心问题,补全了执业行为的判断依据,让机构在人员聘用、项目开展等环节有章可循,为医美行业合规经营筑牢基础,推动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方向稳健发展。”郑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处长韩虎在现场透露,将联合主管部门与协会,严打虚假宣传等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


  生态共建:从“单点合规”到“全链安全”


  ·李冲


  在会议尾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冲聚焦肥胖症规范化诊疗,强调需构建 “预防 - 干预 - 管理” 全链条体系。她指出,医疗机构应优先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对BMI ≥ 28 kg/m2且经过3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减重5%的患者,在多学科评估后合理选用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对重度肥胖患者适时开展手术治疗。同时要强化体重管理门诊建设,运用互联网技术跟踪随访,平衡创新治疗与长期健康维护,助力实现全民体重健康目标。


  ·姜南


  郑州市整形美容协会姜南会长作为会议总结嘉宾表示,郑州作为医美大省核心城市,300余家医美机构对合规的需求迫切。“此次会议不是终点,而是郑州医美‘合规提升计划’的起点。”


  此次巡讲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医美行业标准化建设迈入区域深耕新阶段。通过政企协同破解规范执行差异、以培训闭环填补人才能力缺口,不仅为地方机构提供了可复制的合规路径,更推动行业从“碎片化整改”转向“系统性升级”。随着标准动态迭代机制的完善与全产业链合规生态的构建,中国医美将加速形成兼具本土适应性与国际竞争力的发展模式,为“健康中国”战略在消费医疗领域的落地提供坚实支撑,更在全球医美治理中彰显“中国方案”的标杆价值。


  信息来源: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会员部


  免责声明:文章和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