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求美者在后台留言,提到自己在搜索“光面假体”时,被排行靠前的疑问吓了一跳:


  “光面假体会下滑吗?”“光面假体如何防止下滑?”“光面假体下滑怎么处理?”


  这些高频问题折射出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


  很多人认为,光面假体因为表面光滑,植入后一定比毛面假体更容易移位。


  这种误解导致许多求美者在选择时充满顾虑,甚至直接pass掉光面假体这个选项。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光面假体真的更容易移位吗?


  答案是否定的!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权威数据。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22年发布的10年随访研究显示:



  来自网络


  光面假体的移位率仅为1.1%,毛面假体则为1.3%。[1](都属于较低水平)


  这一数据告诉我们,在移位可能方面,两种假体几乎不存在明显的差异。


  既然表面光滑度并不会影响假体稳定性,那么导致下滑的“元凶”是谁呢???


  哪些因素会真正影响假体稳定性?


  01 术中腔隙剥离的精确度


  腔隙剥离的精确程度是确保假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医生需要在手术中把握恰到好处的剥离范围:剥离过大容易导致假体滑动,剥离过小则可能造成假体变形或组织压迫。


  目前先进的解决方案是采用【腔隙扩容专利】(专利号:201822248768.7),配合高清内窥镜系统,实现多层次精准松解。


  这种方式能为假体创造理想的活动空间,即使植入较大体积的假体,也能在日常活动中保持自然的波动感。


  02 假体放置层次的选择


  医生会根据求美者的个体差异,在胸大肌下、筋膜下或双平面等不同层次中选择适合的植入方案。(想了解不同植入方案的优劣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咨询)


  以【筋膜后植入】为例,这种方案巧妙利用筋膜组织的天然张力,构建出“生物承托网”,通过三点定位精准塑造乳沟形态与上胸饱满度。


  术后不仅假体位置稳固,还实现了“静态自然、动态生动”的效果,触感也如同棉花糖一般Q弹。


  03 术后科学的护理


  专业的固定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特殊胸罩)和严格的活动限制至关重要。


  建议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和高举手臂等动作,给身体足够的恢复时间能明显降低早期移位的可能。


  总的来说,假体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手术操作和术后护理,而不是表面材质。


  那么,求美者在面对假体“光面or毛面”的选择时,又该如何选择呢?


  光面or毛面假体,该如何选择?


  假体的选择应基于个人基础条件进行科学评估。


  对于皮肤较薄的求美者,光面假体往往能够提供更自然柔软的手感;


  而组织量充足的求美者,则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两种类型中灵活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假体制造工艺的进步,高端进口假体已经开始突破传统光面、毛面分类局限。


  以Motiva(梦萦)假体为例,其创新的雾面设计将表面粗糙度控制在仅4微米(传统毛面假体通常为50微米以上)。


  这种精妙的设计不仅能明显降低了人体对假体的炎症和纤维化反应,更将包膜挛缩率控制在0.5%的较低水平。


  这种更薄且均匀的包膜结构,使术后乳房不仅能达到自然的手感,还大幅降低了长期并发症可能。(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梦萦假体的价格)


  说在最后:


  毛面和光面并没有哪个更优,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有经验的医生会综合考量你的胸廓形态、组织特性等个体差异,优先推荐适合的尺寸、大小、表面材质的美胸方案。


  免责声明:文章和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