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痤疮引起的增生性瘢痕最常见。
前胸、后背、上臂三角区最易产生瘢痕,不同部位瘢痕发生比例不同,请看下图。
小面积的增生性瘢痕,即单个面积不超过15平方厘米,或多个小瘢痕的面积总和不超过15平方厘米,建议使用复配的“瘢痕软化针”注射治疗。
2以前的“瘢痕软化针”通常只用曲安奈德,或者得宝松(比曲安奈德更长效)。
但是,大量的文献已表明:复配的“瘢痕软化针”更有效,即曲安奈德+玻璃酸酶。
1曲安奈德属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最常用的治疗增生性瘢痕药物,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
(2)收缩血管,使瘢痕养分及营养减少
(3)激活内源性胶原酶
(4)减少TGF等炎性因子释放,抑制白细胞和单核细胞的移动和吞噬作用
2玻璃酸酶又称透明质酸酶,属蛋白分解酶,也是治疗增生性瘢痕的常用药物,作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降解组织中的粘多糖,使瘢痕变平、变软、缩小
(2)降低细胞间粘性,有利于注入药物的扩散及局部渗出物的吸收
(3)减轻局部组织张力和疼痛
(4)在降解组织内透明质酸的同时,能间接减少过多胶原的沉积
治 疗 方 案
复配方案
玻璃酸酶1500U(2ml生理盐水稀释)+曲安奈德40mg(1ml)+2%利多卡因(1ml)
疗程:2~4周治疗1次,2~4次为1个疗程,一般需1~2个疗程。
注射方式:注射至瘢痕内部,见瘢痕轻度发白即停止。
注
在瘢痕软化、变平后,如果能注射PRP/CGF继续治疗数次,1次/月,效果会更好。
PRP/CGF中的多种生长因子能调整瘢痕组织内的I型胶原蛋白与Ⅲ型胶原蛋白比例,从而使瘢痕处组织更加接近于周围正常组织。
附赠两个临床使用玻璃酸酶的小方案
01治疗痤疮
先用点阵激光,再用玻璃酸酶涂抹(连续7天),有利于分解异物,清洁皮肤及打开皮脂腺孔道,减少油脂堆积。
02溶解玻尿酸配制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