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宝宝来到世界时,妈妈身上留下的“第一道印记”。这本应是母爱的勋章,却成了许多妈妈难以言说的烦恼——剖腹产瘢痕。


  “医生,你看我肚子上这条疤痕,像条蜈蚣一样,又红又痒,还能消掉吗?”


  在医院,经常遇到因为剖腹产瘢痕增生而焦虑的妈妈们。这条位于小腹部的“蚯蚓疤”,不仅是美观问题,还可能伴随瘙痒、疼痛等不适,成为妈妈们心中的一根刺……


  什么是剖腹产瘢痕?


  看上去只是皮肤表面的一道痕迹?No No~


  从医学角度看,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自然产物,是剖腹产手术后伤口愈合形成的纤维组织。


  当手术刀切开皮肤、皮下脂肪、筋膜层、肌肉和子宫时,身体立即启动修复程序。这个过程就像“内部缝补”,身体产生大量的胶原蛋白来“粘合”切开的组织。最终形成的瘢痕组织,其外观和结构与正常皮肤截然不同。


  其中,这个修复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炎症期(术后1周)


  身体调动血小板和白细胞聚集在伤口处,防止感染并清除坏死组织;


  增生期(术后1周开始,持续3-6个月)


  成纤维细胞大量产生胶原蛋白,瘢痕开始变硬、凸起,可能伴有瘙痒感;


  成熟期(术后6个月开始,持续1-2年甚至更久)


  胶原蛋白不断重新排列,瘢痕逐渐软化、变平、颜色变浅。


  剖腹产瘢痕有哪些类型?


  有些宝妈想问了:“怎么我的、你的、她的剖腹产瘢痕长得不一样啊?”


  有的瘢痕平整纤细,几乎看不见;有的瘢痕却粗大凸起,非常明显……根据形态和特点,剖腹产瘢痕可分为多种类型:


  01、正常瘢痕:


  平坦、柔软,颜色接近周围皮肤或略浅,是理想的愈合结果。


  02、增生性瘢痕:


  凸起于皮肤表面但仅限于原伤口范围,红色或深色,可能伴有痒痛感。


  03、萎缩性瘢痕:


  低于周围皮肤表面,常由于伤口愈合过程中胶原蛋白产生不足所致。


  04、瘢痕疙瘩:


  过度生长的瘢痕组织,超出原伤口范围,持续增大,极少自行消退。


  为什么剖腹产瘢痕会增生?


  奇了怪了……姐妹儿几个都是剖腹产,为什么有的是正常瘢痕?有的则增生了?


  首先,我们要明白,瘢痕增生不是你的错,它是身体伤口愈合过程中一种过度的、异常的修复反应。


  正常愈合 VS 异常增生


  正常愈合:


  皮肤受伤后,身体会产生胶原蛋白来“修补”伤口。愈合完成后,胶原蛋白的合成与分解会达到平衡,形成平坦、柔软的线性瘢痕。


  异常增生:


  在某些因素刺激下,成纤维细胞过度亢奋,疯狂分泌胶原蛋白,且只合成不分解,导致胶原纤维杂乱堆积,最终形成红、肿、硬、凸起的瘢痕。


  宝妈们不禁想问了,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剖腹产瘢痕增生呢?


  Q、为什么剖腹产瘢痕容易增生?


  A:


  张力刺激:腹部是全身皮肤张力最大的部位之一。咳嗽、弯腰、抱孩子等日常动作都会不断牵拉伤口,持续刺激成纤维细胞“加班工作”。


  遗传体质:这就是常说的“瘢痕体质”。如果你的直系亲属有瘢痕增生史,那么你的风险会显著增高。但这并非绝对,需由医生诊断。


  感染与异物:术后伤口感染、缝线残留等异物反应,会引发持续的炎症,从而诱发增生。


  激素水平:孕期和产后女性激素水平剧烈变化,也会影响瘢痕的形成。雌激素会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其他因素:伤口对合不齐、愈合时间过长等也会影响瘢痕的形成。


  防大于治!


  产后黄金期的“拦截”策略


  瘢痕一旦形成,彻底消除非常困难。因此,产后的预防干预至关重要。在黄金期内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Tip


  剖腹产术后两周左右,瘢痕尚未开始增生,此为瘢痕预防性治疗的关键窗口期,建议开始进行瘢痕的预防。


  在剖腹产术后的这一“时间窗口”内,为有效预防瘢痕增生,应重点关注以下手段:减张与保湿。


  1、医用硅酮制剂


  医用硅酮制剂通过在瘢痕表面形成保护膜,有效封闭水分、减少蒸发,从而软化瘢痕组织。同时,它还能调节成纤维细胞的功能,使其由异常增殖状态逐渐恢复正常,进而平衡胶原蛋白的合成与代谢。


  2、瘢痕贴


  瘢痕贴主要通过持续降低伤口周围皮肤张力,为瘢痕预防提供重要的物理基础。需注意确保瘢痕贴粘贴牢固、位置正确,以充分发挥其保护作用。


  如果剖腹产瘢痕已经增生怎么办?


  如果瘢痕已经增生,也不要灰心!现代医学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通常采用药物注射、光电治疗、手术修复、浅层放疗等综合手段,改善瘢痕外观,减轻疼痛、瘙痒等不适,改善皮肤功能与外观美化。


  同时,选择专业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科学诊疗至关重要。免责说明:本文由网友自由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